海東地處華夏民族搖籃——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,是青海省開發較早、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。這里史稱"河湟間"或"河湟地區".
海東是個美麗的地方。
在踏上這片土地之前,想象中的青藏高原應該是一片遙望無際的廣袤大地,藍天白云,天地相連,遍地牛羊,一片雄渾壯美的高原蒼茫景色。
當我們帶著好奇之心,踏上這片土地之后才發現,這是一片神秘、神奇、神圣的土地。茂密的高原植被,珍貴的史前遺址,多彩的民族文化、濃郁的宗教氛圍,清澈的黃河景觀和丹霞地貌的有機組合,這一切都令人興奮不已!
海東地處中華民族的搖籃——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,約6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居住,是青海省開發最早的地方,史稱 "河湟地區".這里居住著漢、土、撒拉、回、藏、保安等民族,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,生活在這里的各族人民創造了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,這正是海東地區旅游的魅力所在。
2007年,青海省委、省政府提出了"建設全國高原生態旅游名省"的發展戰略,對全省旅游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。這個戰略發展目標的提出,是海東地區旅游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。
從2002年開始,海東旅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。尤其是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,富有民族特色的"農家院"發展迅猛,大眾休閑旅游異常火爆,在甘青兩省形成了很大的市場影響,推動著海東旅游的深入發展。
盡管海東地區的旅游發展態勢迅猛。但海東地區旅游發展存在著深層次的矛盾。首先是國內客源市場主要局限于西寧、青海省內和相鄰的蘭州市;二是人均旅游消費水平較低,游覽和住宿的花費較少,清晰地反映出海東游客市場的近域性特征;三是缺乏以休閑度假、商務會議等高層次消費為主的其他類型游客,凸顯出目前海東多元化旅游產品,尤其是高端產品相對不足的發展現實。由于缺乏高端產品,使海東地區形不成鮮明的旅游形象,在全國旅游市場上默默無聞。
在本次規劃中,我們注重突破傳統觀光旅游的發展模式,在鞏固觀光旅游的基礎上,注重規劃的前瞻性,把休閑旅游的產業升級作為延伸和擴展的"藍海",開發新型業態,對應新型消費,培育新型供給,使海東地區的旅游發展,在旅游模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,得到新的發展機遇。
結合國際國內旅游發展趨勢,依托西部大開發逐步深入的條件,利用青藏鐵路全線開通的影響,抓住青海省建設高原旅游名省的戰略機遇,繼續鞏固產業基礎,適度超前發展,將高原生態、史前文化、民族風情、宗教文化、黃河秀水等資源進行有機組合,把區位優勢、自然文化與市場需求、區域發展空間進行統籌,按照一個整體的目的地來進行產業構建和產品設計。將旅游作為構建"秀美海東、和諧海東"的戰略切入點。使旅游成為海東地區的名片、形成動力產業,通過發展旅游帶動地方社會、經濟、文化的全面發展,促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。確立旅游發展的體系化目標,形成旅游發展的新格局。
青海海東地區和北京市朝陽區是對口聯系單位。由于北京市朝陽區旅游局的大力推薦,使我們有幸編制了本次規劃。為海東地區的旅游發展,為西部大開發能夠付出我們的綿薄之力,是編制組全體成員的美好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