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山島環島海岸線長14.35公里,海拔最高點513.6米,為中國第三高島、北方第一高島。
靈山島是唯一以"靈山"為名稱的島嶼。靈山島形如"臥佛",浮于海上,云霧繚繞,如夢似幻,稱之為"靈山",名副其實。靈山島之"靈山",可成為下一步旅游發展的重要素材和主題。
無論是大珠山-龍門頂-靈山島,還是小珠山-積米崖港-靈山島,都形成了一個"山海島"的資源組合。靈山灣旅游度假區與靈山島隔海相望,近在咫尺,構成了豐富的體驗空間。大珠山、小珠山均在發展佛禪文化,為靈山島的旅游主題提供了新的對應題材。
通過分析,得出以下結論:——靈山島和龍門頂需要在膠南濱海旅游的大格局中進行定位。
——靈山島不是一個"小而全"的模式,而應是一個"專而精"的模式。
——靈山島應成為"山海島"旅游通道以及靈山灣旅游度假中的"必游之地".——靈山島應成為膠南旅游的"標志性"區域。
——靈山島應有一個足夠響亮的題材,將豐富但分散的景觀串聯起來。
——靈山島應開展"有限旅游","生態友好型旅游",避免"大拆大建".——靈山島的基礎設施必須進行提升,尤其是交通。
從空間上,靈山島為山地海島,海上仙山。靈山島與大珠山,彼此對景,互為山島。由此,形成"山海島"旅游區的三重境界:——第一重境界:山是山,島是島。
——第二重境界:山不是山,島不是島。
——第三重境界:山還是山,島還是島。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云: 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
從區域分工上,靈山島的定位為:膠南旅游的標志性景區,靈山灣度假的必到之地。從旅游主題上,靈山島的定位為:靈山慧島,海上桃源。從旅游組合上,靈-龍-珠旅游區定位為一體化旅游區:靈慧山海,珠聯璧合。形象表述上,靈山島旅游為:小海島,大智慧;或,游靈山,有境界。
在主題上,將靈山島作為"山"來對待,靈山島即"海上靈山".由此確定的規劃創意為"山海禪". "山海激蕩,公案天成;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"即:將佛教文化中的典故、公案,尤其是佛陀成佛過程中的經典故事,與靈山島的代表性景觀像結合,賦予文化內涵,通過"畫龍點睛"和"意象傳達"的方式,與壯觀的山海環境融合,構建"山海禪"新境界,形成身心沖擊力。
規劃突破寺廟、佛經、香火等對佛教文化的常規處理方式,通過"禪境"方式,在靈山島構建"無殿堂、無僧侶、無經卷、無香火",但"有境界、有公案、有覺悟、有智慧"的"海上靈山",回歸佛教哲學之原本。
靈山慧島空間布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