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李 棟
2011年2月11日(正月初九)
真是孤陋寡聞,我從來不知道還有"茶寵"這種東西。春節期間與妻子一起去海淀區上莊鎮東馬房村去看她的一個小姐妹。進入高大整潔的客廳后,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茶幾上的紫砂大茶海。茶海里擺放著幾個泥制的小動物,洗茶的水挨個灑在小動物上。我很好奇,問了之后才知道這幾個小動物叫"茶寵".回家在網上得到了詳細的解釋:"茶人的寵物稱為茶寵,是用茶水滋養的寵物。"茶寵是一些用紫砂或澄泥燒制而成的小工藝品,如小象、小龜、蟾蜍、貔貅、小豬等。不同的茶寵有不同的寓意,有的象征著招財進寶,有的比喻知足常樂,有的象征著幸福吉祥等,喝茶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把它們收藏在自己的茶海上。
大年初三幾個朋友相約去小安家賀新居,諾木汗來了之后從包里掏出了一塊黑黑的東西,說是保存時間較長的一塊陳年普洱茶。茶有來歷,當年實行計劃經濟,生產廠家不存茶,也就沒有陳年普洱茶,這塊茶是從臺灣經銷商手里買回來的。買回來后一泡,不是所要求的年份茶,原因是茶葉放在冷庫里,時間夠了氧化不夠。涮壺刷杯燒水,沖好后大家輪流品嘗。橙紅色的茶水含在口里,除了普洱茶特有的醇厚,還多了一種說不上來的味道,不苦不澀不甘,好像草的味道,可能就是普洱茶在多年氧化過程中形成的味道吧。
又聞,現在西山一帶最有名的喝茶地點是西山大覺寺的"明慧茶院".水是從山上背回來的山泉,20元一升,茶是180元一泡。幾個人喝五升水,泡兩泡茶,就是小500元,價格不菲,據說人還很多。我還是30多年前調查西山旅游資源時去的,那時的大覺寺頹敗荒涼,除了幾株玉蘭樹枝繁葉茂,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玩兒。
喝茶、品茶、聊茶、送茶,一個春節就沒離開過茶。走親訪友,到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茶。簡單點的泡一杯,復雜點的就是大壺小壺沖起來,聊茶也是一個話題。把茶葉當做禮品也是近些年的時尚,親朋好友有點大情小事,送一盒茶葉已是司空見慣。
最早讀到的有關茶的文字是魯迅先生的《喝茶》。當年幾個好友組織了一個魯迅學習會,讀到了《喝茶》這篇文字。當年血氣方剛,讀完這篇文字,對喝茶是持批判態度的,所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"有好茶喝,會喝好茶,是一種清福。不過要享這'清福',首先就須有工夫,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。由這一極瑣屑的經驗,我想,假使是一個使用筋力的工人,在喉干欲裂的時候,那么,即使給他龍井芽茶,珠蘭窨片,恐怕他喝起來也未必覺得和熱水有什么大區別罷。" "所謂'秋思',其實也是這樣的,騷人墨客,會覺得什么'悲哉秋之為氣也',風雨陰晴,都給他一種刺戟,一方面也就是一種'清福',但在老農,卻只知道每年的此際,就要割稻而已。"
兒時不喜歡喝茶,覺得茶水是苦的。一年四季,什么時候渴了就對著自來水龍頭一通猛灌。當年物資短缺,茶葉不是什么時候都能買的。一是要有閑錢,二是要有"工業券".在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,喝茶是奢侈。我兒時院子里住的鄰居大都是解放前做小買賣的,可能是養成了習慣,很多人都喝茶。記得最好聞的是"高沫",開水沖下去,杯子里飄出很濃的茉莉花香,吹開浮沫喝下去很是誘人。
工作以后每到夏天,單位都發"防暑降溫茶",全都帶回家了。車間里的師傅們也沏茶,用的不是大號缸子就是大罐頭瓶,早晨上班沏好就去干活,歇下來時舉起缸子或罐頭瓶一揚頭,咕咚咕咚就灌下去了,解渴。
真正喝茶是從讀夜大開始的。每臨考試突擊復習,天天熬夜,茶就喝起來了,當時主要是為了提神,沒覺得茶水多好喝。一杯杯苦茶伴我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黎明,從此,茶成了我的好友,再也離不開了。
最愜意的是在陶然亭公園里喝茶。窯臺茶館位于陶然亭公園西北角的一座土丘上,一組亭廊,花木扶疏。20元一個茶座四把椅子,不限時間不限水,我們經常約四個人去那里打撲克牌,一呆就是一下午。便宜沒好茶,有個朋友每次去都自帶茶葉茶具,只占地方只用開水。2003年鬧"非典",北京人出不去,公園成了北京人的聚集地,茶座沒地方了,再后來窯臺改作他用,也就去不成了。
經常外出考察,看了不少茶田,印象最深的是貴州省湄潭縣的茶田。山清水秀的湄潭縣位于貴州省北部,層層疊疊的茶田依山勢起起伏伏,滿目青翠,漫步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茶田里,被茶田特有的清香包圍著,人也就融進了自然。
坐在亮敞的竹屋里,好客的湄潭人用最好的"湄潭翠芽"招待我們。開水沖下去,片片嫩芽在茶杯里上下舞動著,顏色從淺黃、鵝黃逐漸變成翠綠,飄出細細的清香,人都醉了。
喝茶也上癮,自從沾上了茶,就再也不喝白開水了,所以買茶葉也就成了節前的一個活,每年春節前,馬連道成為我的必去之地。經過近20年的發展,馬連道從一個北京的儲茶之地變成了茶葉經銷一條街,數座經銷茶葉的大樓和沿街鱗次櫛比的茶葉經銷店,使馬連道成為北京乃至北方茶葉的集散經銷重要街區。每逢節日,馬連道就車水馬龍。
茶城里檔口一個連一個,茶女老遠就笑著打招呼:"老主顧來了,買點什么茶葉"?不管你買多少茶葉,茶女都會熱情地邀你品嘗。茶女大多清秀,而且不施粉黛,坐在充滿茶香的檔口里,就著茶瓜子,品著茶水,欣賞著茶女也是一樂。
其實去馬連道已經不是專門買茶葉了,茶城里凡是沾茶的東西都有。各種瓷器、藤桌藤椅、根雕茶桌、茶屋設計,書法繪畫,最妙的是茶城的頂層是攝影器材城。閑時走走,其實就是一個逛。
喝茶大可從容一點,其實就是一個閑,一個玩兒,有閑能玩兒多好啊!盡管玩兒茶有點麻煩,看來也得準備一套家伙學著玩兒起來;盡管去大覺寺的明慧茶院喝茶很貴,看來也得附庸一次風雅,約幾個朋友去喝茶賞玉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