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旅游局委托課題
(簡介)
一、 課題的提出
北京提出這個題目是競爭與發展的需要,實際上,更直接、更重要的原因是后奧運的需求。后奧運北京旅游發展需要大題目,即能夠與奧運相匹配的題目。2007年,北京提出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,是個總題目,這個總題目需要落實下來,意味著北京的旅游業需要轉型升級,需要構建更豐富的產業形態。
北京后奧運旅游發展的大題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,一是謀求大項目,二是區域性發展,三是需要構建新型的旅游產業群,通過產業群的形態,支撐北京旅游業下一步發展。
二、 存在的問題
從新型業態發展的角度來看,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。
一是北京的傳統觀光資源優勢太強,傳統的觀光產品壓倒了一切,不僅是在市場形態上壓倒,而且在大家的觀念上也壓倒。所以現在北京旅游局提出這個課題,應該說是力圖突破傳統觀念,力圖追求新的發展。觀光旅游豐富原本是個好事,但客觀來看,又是一個不足,尤其是奧運后,會形成新的形態,構成老產品形態和新產品復合形態,老產品形態就是八達嶺、十三陵、故宮等等,俗稱的老五件,新潮的產品形態是鳥巢、水立方、國家大歌劇院、新央視等等。新產品形態的產生是好事,但是另一方面會強化,甚至固化觀光產品壓倒性優勢的狀態。這個說是優勢也是優勢,說是弱勢也是弱勢。
二是北方城市的局限,主要是氣候局限以及由此而來的文化局限。在北京來說,氣候局限是非常突出的,南方城市越到晚上越熱鬧,北方城市尤其是冬季,晚上冷冷清清。西方文化中能夠戶外盡量戶外,北京是盡量阻止戶外。這樣,謀求很多新型業態,但只能干半年,作為一個業態的持續發展就有困難。另一方面是水資源的局限,北京城市用水緊張,水體面積也少,有些水不能用,比如官廳水庫、密云水庫、懷柔水庫,北京的三大水庫都不能利用,這也是一種局限。這些對于文化性觀光旅游而言形不成太大的局限,比如看故宮,一年四季都可以看,再比如看長城,冬天有冬天的感受。可是如果發展新型業態,這里邊不得不考慮到這種局限性,或者說這是一種約束條件。
三是北京人傳統的皇城大爺心態,這是傳承了幾百年的心態,是北京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東西。這種皇城大爺的心態使北京人懶于創新,日子挺好過,干嗎要創新?從旅游企業而言,實際上這種心態現在也是占統治地位的,不需要做新事情。所以這里邊就要求我們研究北京新型業態的發展,一定要超出傳統的旅游框框,超出傳統的旅游企業的局限,包括超出傳統的旅游運作模式的局限。
基于不可替代的資源條件和日益完善的首都基礎,旅游業無疑是北京的優勢產業。從主要指標上看,旅游業作為北京支柱產業的地位已經確立,但近年來北京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勢相對下降。在進入新世紀后,北京旅游業已經由早期的高速增長進入平穩發展階段。縱向比較,旅游經濟規模不斷擴大,各項主要指標呈增長態勢。但是橫向比較看,相對于其他一些快速發展的行業和整個國民經濟體系,旅游業的比重和位次在下降。
三是發展新業態的優勢。
一是遺產豐富,除了傳統的文化遺產之外,這次奧運又形成了一系列遺產,包括物質遺產、環境遺產、精神遺產、組織遺產、制度遺產、品牌遺產等。這一系列遺產里邊有相關關系,大家比較看重的就是場館,即留下的物質遺產,這只是一個方面,實際上更重要的是精神、組織、制度和品牌的影響。如北京人的文明程度提高,改善了北京的環境,在下一步旅游的過程中,尤其是組織大活動的過程中,一定要好好利用。而且這次形成了很多真正按照國際規則運作的制度,一旦形成就很難往逆轉。更重要的遺產是北京的城市形象從根本上改變了,這就意味著在下一步的宣傳促銷過程之中,有些傳統的內容和方式確實需要調整。所以,新遺產旅游就是一個新型業態。
二是文化突出。而且奧運對于北京文化城市形象起到了重大作用,在全世界樹立了一個更突出的形象。
三是城市改觀。對于新型旅游業態發展而言,北京的城市條件,中國現在是第一的,但還不是第一流的,比如基礎設施條件,包括機場、車站、道路、通訊、水、電、氣等等。而且整個城市的市容市貌發生了重大變化,大街小巷犄角旮旯,這次都掃蕩了一遍,城市改觀使北京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階段。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,讓昆明的城市建設提前了十年,北京奧運會,不是簡單提前多少年的問題,而是素質提高的問題,整個城市的品質提高了。原來北京雖然高樓大廈成群,但卻是一個粗放的城市,讓人家感覺到這個城市是拒絕外人的,是不歡迎外人的,這次北京的很多細節,包括服務方面的細節逐步到位,和前五年相比,已經有了本質性變化。
四是很多創新形態現在已經產生,需要總結歸納形態,研究推進措施。比如奧運期間北京最大的文化亮點是798,最大的商業亮點是秀水街,最大的城市觀光亮點是前門,表現很突出,也是外國人交口稱贊的。
第四個是轉型升級。轉型升級是一種必然,所以就要求北京下一步的旅游發展,在新業態方面,尤其是在產業群的構建上,必須當作戰略性題目來確立。